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 办复选登

关于构建智慧农业全链条政策支撑体系,打造广州产业融合发展新极点的提案
发表时间:2021-06-25

中共中央、中共广东省委、中共广州市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均将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数字农业)作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智慧农业将带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场中国农业革命。这场农业革命虽然将继续以提高生产效率为根本指归,但由于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对于产业升级内生驱动能力的支撑作用,而更能够吸纳更多要素资源、形成更大发展增量。目前,智慧农业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巨大。以植保机械为例,美国、日本渗透率超50%,国内不足5%。预计到2030年,我国智慧农业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3万亿元。

广州第一产业GDP虽然目前仅占全市GDP约1%,但农业“食为政首”的基础地位不容动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稳定并提升本地农产品自给供应比例成为提升广州超大城市整体应急能力的紧迫任务。然而,当前广州农业发展特别是生产环节,面临着设施设备落后、生产效率偏低、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且后继无人等突出问题。

目前,广州已经初步形成智慧农业产业链,有些已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无人植保机等智慧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行业领先,南沙数字渔场试验区、增城5G智慧农业试验区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同时,也应当看到,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广州智慧农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用不着,发展方式变革缓慢。作为智慧农业的必备基础,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总体水平不高。用地瓶颈突出,一些智慧农业用地无法纳入设施用地范围,项目难以落地。

二是用不起,政策支撑不够有力。现有扶持政策往往以市农业农村部门和区文件形式承载,分散、零碎且力度较弱。缺乏全产业链的宏观视野,相关扶持资金涉及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等多个职能单位,钱出多门,难以形成支持产业体系发展的合力。相当一部分智能化农业设施没有被纳入农机补贴范围,或缺乏足够财政补助支持,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无力承担高额前期投入成本。

三是用不好,产业主体链接不紧。广州拥有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智慧农业研究一流科研机构、极飞科技等智慧农业装备制造行业领头羊、海大等农产品种养殖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和实力雄厚的装备制造基础、特色鲜明的农业资源禀赋,却没有串珠成链,形成智慧农业发展的整体优势,产学研用存在大量脱节情况,供给侧与需求端未能实现耦合接榫。懂装备的不懂农业,懂技术的不懂生产。

一、破除理念惯性,将智慧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

将智慧农业纳入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规划中,将其作为广州工业转型升级、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实施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全产业链条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提升工程。将花卉、水产、生猪养殖列为优先发展领域。

二、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建设智慧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园区

整合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等领域财政资金,以产业链条为使用单元,设立智慧农业发展专项基金或安排专门预算。依托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区,推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装备制造和应用场景等产业要素在特定物理空间内的相对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智慧农业研发机构和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更为优惠的入驻政策和更为有力的孵化支撑,在有条件的高新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示范区、南沙明珠科学城等划定智慧农业产业专区。鼓励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企业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从化、增城、黄埔、番禺、南沙等地规划建设一批智慧农业产学研联合体,安排一定建设用地指标,打造研发-制造-应用一体化综合平台,为智慧农业设施设备的广泛应用提供必要空间和物质支撑。

三、培育龙头企业,探索组建广州智慧农业产业发展联盟

依托极飞、海大等总部位于广州的智慧农业设备制造、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着力培育3-5家整体实力、创新活力、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的智慧农业行业龙头,鼓励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具有固定、紧密、全面利益联结的产业联合体。对具有产业联合体性质的智慧农业企业,适用农产品种养及初加工生产经营主体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串联智慧农业上中下游产业主体,充分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通信、互联网企业,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销售商、金融机构等力量,构建广州智慧农业产业发展联盟合作机制。共享信息数据、组织联合攻关,实现科研供给、成果转化、市场需求、金融支撑的精准对接和无缝衔接,优先针对广州乡村振兴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需求,研发、量产、商用一批水稻、花卉、蔬菜、水果、水产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智慧农业设施设备。同时,积极延伸“外脑”,与国内外智慧农业先进地区和知名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进而形成更具包容度的区域及国际产业创新合作机制。

四、积极面向海外,打造中国智慧农业产品出口的重要枢纽

发挥广州对外贸易口岸和国际会展之都优势,瞄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数字化历史机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循环,将广州建设成为智慧农业信息交流、会议展览、设备制造、跨境贸易的国际性节点城市。在广交会、中博会、广博会等重大展会开辟智慧农业专区,推进广州智慧农业专业性展会常态化举办,并逐步打造成具有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展会品牌。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流通环节智慧农业设施嵌入,真正将其打造成为一只惠及广泛、应用便捷、运转高效、安全绿色的智慧“菜篮子”。

五、完善政策保障,为广州智慧农业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优先满足智慧农业用地需求,真正落实市、区两级每年10%建设用地指标投向乡村振兴领域的要求。顺应设施农业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趋势,将智慧农业主控机房、通信线路和线杆纳入设施农业用地范围。将智能温室及传感器、自动灌溉系统、控制系统、无人农机具等全面纳入农机补贴适用范围。加大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力度,补贴幅度应按照弥补30%以上建设成本安排。全面推进5G网络在农村地区特别是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标准农田的高水平覆盖,支持通信企业或互联网企业举办或领办智慧农业产业主体。

来源:广州市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