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 办复选登

上海政协提案选登:关于以“智能化”提升公交用户体验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9-10-09

※背景情况※

当前,上海公交系统在经历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后,信息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市民不断增长的“智能化出行”需求,上海公交系统亟需提升智能化程度,这也是上海公交发展的方向。

※问题及分析※

1、公交车运量及相关数据的实时收集及测算尚不够“精细”

智能化的核心基础是数据的采集数量及其精度。近十年来,由于公交车只需要上车时刷卡,无法准确掌握乘客下车的信息。这影响了对线路站点的精准评估,也导致车辆调度无法实时匹配,也使得公交司机队伍的分配更显捉襟见肘,最终无法实现公交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乘客公交出行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不利于公交资源的分配及统筹。

2、信息孤岛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上海行政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取得很大成就,然而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还是比较独立,原本富有价值的信息因“信息孤岛”现象而迟迟无法被统筹使用,阻碍了公交系统向“智能化”的发展脚步。同时,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上海公交的相关信息采集后主要用途在于公交企业内部管理,并未用于线路规划以及用户体验提升。此外,多家地图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用户位置、路线等信息,也具备一定计算道路拥堵情况及路线规划的能力,但这些信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3、用户获得的公交信息智能化程度仍有提升空间

首先,现有信息的总量很大,但是关键数据缺失,且信息分散于各部门及企业之间,难以统筹运用,更无法以有效方式展示给用户;其次,“智能化”的硬件支持上仍有较大缺失,调研表明很多郊县的公交车站还未设置电子屏幕,很多站台电子屏、指示牌等硬件设备无法正常使用;再次,“智能化”软件支持也尚不到位,乘客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复杂,虽然“上海公交”app、地图软件、上海公交微信公众号、市民云等平台上均会显示公交到站信息,但会给乘客一定程度上的选择障碍,且目前尚无法根据实时路况提供精确的到站时间,没有实质性地减少乘客的时间成本。

4、公交线路制定方式较为传统,尚无法满足用户新兴的定制要求

目前,公交线路的制定较为传统,未充分利用精细化的大数据,且运行区域较为有限,无法满足许多“两点一线”的上班族的实际需求。

※建议※

1、试行新乘车模式,获取精确的关键数据

建议对部分线路进行试点,试行上车刷卡收费,下车刷卡返还优惠的模式以获取高精度的居民出行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乘客提供包括“车厢拥挤程度”、“城区拥挤情况”、“公交资源分配密度”、“道路状况及公交线路实时推荐”等乘客切实所需的实时信息,以提高乘客的用户体验。

2、合理配置资源,打破“信息孤岛”,以数据为依据,合理规划公交线路

各相关部门应向公交集团的数据控制中心开放权限以获取相关人口热力分布图、人口实时流动图、移动基站分布、移动信号密度分布等各类数据信息,帮助公交系统实时判断上海区域内的人口流动情况,进行公交线网规划优化,使得公交基础设施资源得到更合理的空间调度和资源配置,并根据这些信息实现真正的公交智慧调度,提高居民出行效率。

各公交集团也应积极与数据型企业、第三方支付企业、共享巴士运营企业等进行沟通与合作,获取精确数据信息,使用好诸如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将信息整合与完善后通过智能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程序、车站电子屏幕、广播公告等)推送给乘客,提供车辆舒适度、精准到站时间等用户切实所需的信息以提升用户体验。

3、加强信息终端基础建设,整合、整理、统一信息推送渠道

全面梳理、修缮各区域、各线路、各站台的信息输出设备。通过手机端设立通道或在站点设立简易的信息反馈装置,提供给老弱病残孕及其它有需要的乘客,使司机在进站前提前了解下一站有哪些需要帮助的乘客正在候车以做好准备工作,增强互动。剔除冗余的平台,将信息及功能全面集合到“上海公交”app中。可以选择一家合适的地图软件企业作为数据提供商,将数据接入“上海公交”软件,相关的职能部门能够在APP后台上传与实时交通相关的信息,便于公交系统实时进行调整,并反馈到用户。在支付方面,将“上海交通卡”嵌入支付宝及微信小程序,使乘客能够从平时高频使用的软件中链接至“上海公交”平台,减少使用步骤。

4、基于精细化的大数据,发展定制化共享班车服务

建议对共享巴士运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该企业的运营模式,收集现有的共享班车线路,将共享巴士的运营模式纳入公交车运营方式改革的考量范畴。充分利用公交系统掌握的数据优势,打造更多方便、快捷且真正为广大用户所需的共享线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工作,为完善和调整线网规划做好数据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