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提案工作 > 办复选登

上海政协提案选登:关于探索“路长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发表时间:2019-09-11

※背景情况※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又将“美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是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一线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的高效建设、运行和管理,是满足全市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上海将每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对城市功能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把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使上海这座城市更有温度、更富魅力、更具吸引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新时代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对城市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推动城市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有必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新举措。推行实施“路长制”无疑是一种解决的好举措,按照一路一长、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城市管理触角延伸到了小街小巷;切实把城市管理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着重解决过去“没人管”或“多头管”的问题,有效地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转变。

2017年我市各区在推进“河长制”整治河道,强力拆除“五违四必”建筑的举措之后,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是,与广大人民生活同样密切相关的道路管理,仍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借鉴“河长制”的做法,建立重要路段“路长制”管理制度,协调解决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市容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城区主次干道实际情况,划分若干道路网格,设定管理每条道路的路长,负责道路沿线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市容市貌等日常管理工作,并配合职能部门加强道路交通秩序中的薄弱环节管理,配合爱卫部门加强蚊虫等病媒生物孳生地控制,达到改善街道沿线环境卫生面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效果。路长制最大的好处是能广泛地把群众发动起来,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尤其是商户,能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真正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提升市民对道路管理的满意度,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问题及分析※

“路长”主要针对主次干道两侧的环境卫生、城管执法、停车秩序进行监督管理,重点监控、及时发现、协调、解决责任路段范围内环境卫生、占道经营、停车秩序等城市管理相关问题。

目前还存在如下问题:

1、缺乏统一协调机构

实行路长制的三个区只有静安设立了“路长制”办公室,其他两区并未设立专门办公室,现有的路长均为兼职,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缺乏统一协调机构。“路长制”办公室是日常办事机构,有利于工作持续开展和路长制的长期运行,也有利于工作责任落实。路长制办公室对职能部门处置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跟踪监督,协调解决所负责路段城市管理问题的重点、难点问题,牵头组织开展专项、综合整治,促进长效管理工作落实。

2、职能部门职责不清

路长制管理体系中,路长们负责相应道路的管理工作,但不是取代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各级路长具有针对主次干道两侧的环境卫生、城管执法、停车秩序进行监督管理等工作职责,但没有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不同道路存在的问题有些是路长们的责任,更多是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但在实际运行中,路长事实上承担了相关职能部门的部分职责,如果没有建立明确的责任承担体系,没有科学设计责任划分与分担机制,就难于落实后继责任和问责,而且处理不当,还会引起冲突。

3、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增强路长的统一管理,消除信息孤岛,确保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完整,但目前路长制信息管理系统还未建立,道路基础信息还未数字化,道路监管体系还没有整合,还不能为各级路长提供完整信息,还未做到及时发布信息,不利于社区群众参与渠道的畅通,对路长的管理水平、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社会监督存在一定影响。

4、宣传教育尚不到位

“路长制”要取得成功,不仅要需要各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推行,还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很多宣传资料没有完全送达到社区居民手中,有的宣传栏长时间没有更新。少数居民还没有自觉认识到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碰到违章的不敢管、不愿管。

5、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路长的权力和职责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路长制本质是“首长负责制”和“行政负责制”,有着随意性、偶然性与不确定性,机制不易常态化。长效管理需要设置“一路一牌”、实施“网格制”巡查和落实道路责任等方面的评分,缺乏关于建立路长任职跟踪监督制度的内容。如果不能形成可长期坚持的路长制,一旦有更重要的事务,备受关注的路长制将可能成为运动性、应景性的工作。

上述问题离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借鉴河长制的有效制度和操作方法,针对城市道路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建立完善“路长制”,以路长制为主体,条块联动,辅以网格管理、社区通、12345市民热线为补充,建立起组织有力、发现快速、处置高效、反馈及时的机制,这对于提升城市道路综合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市民对市容市貌的满意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建议※

1、重视顶层设计,主要领导负责,探索建立“路长制”常态长效机制

建立路长公示机制,每条道路均应划分责任路段,在道路沿线醒目位置设置“路长”责任现场公示牌,标明路长姓名职务、管辖路段、工作职责、工作范围、联系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示。除了对路长的职责范围有明确要求,还要强化“路长制”管理公示牌电话的首问负责制,确保监督电话24小时畅通,及时处理群众投诉问题。增强全局意识和执行效率,积极探索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负责制的大小路长制管理体系,实现主要道路环境卫生、清扫保洁、交通秩序、违法经营、绿化维护、文明行为等统一监管。充分发挥路长制的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强化路长的责任性和可问责性,建议将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提炼,将其固定下来,形成路长制的长效机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

2、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城管执法、环卫等部门形成合力,互相支持协调,联动治理、联合执法

健全联席会议制度,专题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安排部署阶段性重点工作。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定期组织各级“路长”、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群众代表等召开的协商会商,通报“路长制”工作情况、反馈各类问题的处置进度、了解群众需求、征集群众意见等。组织开展联合执法等形式,明确规划、环保、市容、城管、网格、安管、市场监管、公安等职能部门管理职责,各负其责,通力合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成立“路长制联合执法组”,对重要道路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监控,充分借助监督、举报、处罚、教育等综合治理方式,有效发挥联动治理的作用。人大、政协不定期组织现场视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组成监督团队进行监督,成为监督道路管理的第三只“眼睛”,对各路段、区域总体情况进行民主监督检查。由城管抽调管理和执法人员,逐条道路查访,现场发现并整改问题,综合性难题上报联席会议解决。

3、建立督查通报和绩效考核机制,打破以往道路管理的单一模式,让城市管理从路段巡防走向点线面布局,从粗放应对转向精准发力,从单一管理转向立体管治

建立由各执法部门组成的联合处置队伍和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强化道路及两侧违法行为管控。对“路长”和群众反馈的问题,要统筹协调,落实相关责任人,重点整治项目“路长”直接跟踪落实,重点问题实行“路长”督办,做到事事有回复,件件有着落。强化队伍建设,根据辖区道路管理实际,建立日常工作、日常管理、绩效考核、基本保障等工作制度。根据辖区道路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保日常管理切实有效。对本路段作业人员,路长拥有日常管理和实绩考核的权利,并提出奖罚辞退意见。路长采用竞聘上岗制,考核结果要奖罚分明,应补充和完善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适当拉大不同岗位的工资差距。

4、借鉴智慧城市建设做法,运用电子监控设备,强化信息共享,利用高科技信息手段做到24小时无缝衔接

全面推广应用路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及路长制手机APP,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打造路长制智能管理系统和平台,提升道路管理精细化和精准化水平。具体要建立能实现路长巡查签到、道路管理信息查询、群众评论留言、问题反映、举报等功能的管理系统,提升道路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将路长制管理系统接入指挥中心,实现全域调动、基础数据适时上传、在线分析、自动预警等功能,着力破解道路信息化监管难题。进一步提升路长的空间动态监管、分析预判、功能管护的信息化水平。

5、加强宣传培训,提高社会知晓率,增强公众信任,达成社会共识

积极动员群众参与管理,建立工作网格,开展志愿服务,实施共建共管,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管理和服务有机结合。加强电视、微信、微博等媒体宣传力度,利用各类信息平台收集和处置各类“路长制”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加大路长制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让全社会了解路长制的运行机制和进展情况,增强公众信任,达成社会共识,形成“人人都是啄木鸟、人人都是路长,人人争当路长”的良好局面。加强前端管理,推动建立路边单位自我管理制度。进一步延伸到社区,社区可采用居委会负责的路长制。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强化其属地责任,明确各自职责,了解道路概况。健全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努力使重要道路更干净、更安全、更有序。